Disputes about Ming’s border (Part II)

yuqiao

yuqiao

Original author:通辽汗国奴儿干节度使 from bilibili.com

Link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7810209?from=search&spm_id_from=333.337.0.0

上一篇竟然引来那么些重量级,我也是醉了,就谈谈观点,也没说什么大明远胜大清,也没说什么地图开疆的暴论,用的有历史区大佬的地图,有国家官方地图,有外国地图,还是有些人嫌我扯淡。史料摆了,书籍论文我动态发过,考古发现不是没有,愿不愿信你们开心就好

貂锦赴胡尘大佬的图

这期好好讲讲明代西藏控制,不吹不黑

先上个人结论明初期几十年对西藏有不错的羁縻控制和影响力,很重视西藏,整体在元朝基础上有发展和创举,画入地图无可厚非,这也算主流观点,之后在土木堡之后迅速拉跨到无限趋近于零,万历十年那张地图纯纯地图开疆,能与明朝后期西藏比水分的可能只有元朝西伯利亚和大唐外东北。元朝治理西藏打70分的话,明初60到65,明中后期友情分20,清朝治藏80分,新中国100分

先简单写写明代西藏经营历史

        1370年正月,当时控制乌思藏大部分地区的帕木竹巴第悉释迦坚赞在洪武帝朱元璋册封他为灌顶国师后遣使入朝,向明朝进贡佛像、佛书、舍利,随后一大批藏族地方首领也开始接受明帝国的封号。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故元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降明,明太祖派人深入乌思藏地区招抚政教首领,1372年萨迦派的故元摄帝师喃加巴藏卜等归降大明王朝,并带领六十多人赴应天府朝见了明太祖。哺加巴藏卜被明太祖册封为“炽盛佛宝国师”,他还先后两次向大明王朝举荐故元的藏族旧官一百多人,他们都受到明廷的封赏。1374年7月,明朝设西安行都指挥使司于河州,升河州卫指挥使韦正为都指挥使,总辖河州、朵甘、乌思藏三卫。后来又升朵甘、乌思藏二卫为行都指挥使司。当年12月炽盛佛宝国师喃加巴藏卜及朵甘行都指挥同知锁南兀即儿等遣使来朝,又奏举土官赏竺监藏等五十六人。明太祖遂设朵甘宣慰司一、招讨司六、万户府四、千户所十七,以赏竺监藏等分别为指挥同知、宣慰司使、招讨司官、万户、千户等,并派员外郎许允德携诏书及诰、印前往赐之。1374年,朱元璋在青藏地区设立朵甘都司与乌思藏都司,这也标志着明朝对青藏地区的羁糜统治正式确立。

        经济上洪武五年,朱元璋设立茶马司与茶盐转运司,将内地对藏贸易纳入官方掌控之下,通过对藏族稀缺物资政府管制,明朝在经济上实现了对青藏地区的控制,也获得了西藏地区的优良马种,关系进一步深化。杨一清所言:
“以马为科差,以茶为酬价,使之远夷(为)臣民,不敢背叛。如不得茶,则病且死,以是羁縻之,实贤于数万甲兵,此制西番以控北夷之上策也。

         拉一方打一方,平衡藏区各方势力,防止任何一派在青藏高原上壮大,这是军政上明朝的重要作为。元代支持的西藏地方势力为萨迦派,后期也导致了地方势力壮大,明朝初期为削弱蒙古对青藏地区的影响力而选择扶持噶举派。即上文首次入朝的释迦坚赞。

        到了永乐时期,朱棣登上皇位后,在藏区建立了一套与行政体制相适应的“僧官制度”,这相比于朱元璋的统治时期,明朝中央对藏区的行政管理进一步系统化,也使西藏正式成为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活佛不仅是藏民们的信仰,也是西藏的权力中心。永乐帝朱棣册封噶举派第五世活佛哈立麻为大宝法王(这也是元朝曾给予萨迦派首领的最高封爵),同时为防止噶举派势力在青藏高原上一家独大,永乐帝又册封萨迦派首领宗巴斡为护教王,思巴儿将藏为赞善王。永乐十一年又册封令真巴儿吉坚藏为必力工瓦阐教王,南克烈思巴为思达藏辅教王。形成所谓三教王六法王。明朝先后册封藏地各势力为王,使多教派相互牵制,而为进一步削弱壮大的噶举派政权,永乐十年永乐帝派遣宦官杨三宝带兵出使青藏,命令噶举派政权首领将占领的萨迦大殿交还给萨迦派。以至于整个青藏高原很长时间都没有出现能够一统天下的强大势力从而威胁到明朝在青藏地区的羁糜统治。 

         但是,朱元璋朱棣牛归牛,但明仁,宣宗没能很好贯彻落实以上方略(毕竟明对漠北,东北失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朱瞻基没玩明白羁縻和拆分地方势力这招,促使瓦剌和建州女真壮大)这两虽给明造成了巨大危机,但后期成化朝也被有效压制,而青藏搅不起什么大事,皇帝更不积极,明与藏之间也就日益疏远。

         直至明末蒙古固始汗入藏为止,明朝都保持了名义上的宗主权,当然,只是名义上的,名义上的

        总之,洪武永乐时期是可以管控西藏的,算是管理能力一般的羁縻控制,可以算疆域。(而且历史上对西藏有统治的无非元明清,明肯定在这方面比不过清,我没吹明哈)但是,明朝之后对于西藏的管理就几乎没了,嘉靖年间就形同外国了。。。虽然万历年间著名的坤舆万国全图中在明朝疆域中标注了朵甘和乌斯藏,不过我觉得并不能说明什么,毕竟都在川西青海,倒是符合这两张

明朝在西藏地区设置行政区划,任命当地首领为各级区划的主官,派遣内地人员入藏任职(僧纲司),册封其首领为宗教法王、教王而且当地首领承认并沿袭,设立入藏驿站,藏区承担向中央贡马的职责。还要什么呢?必须驻军?所以说,不承认羁縻控制那就开心就好慢走不送 ,反正国家承认羁縻捏。

一条一条来,第一条:符合吧
阐教王封地:永乐十一年(1413)设阐教王,领有封地,驻必力公。
辅教王封地:永乐十一年(1413)设辅教王,领有封地,驻思达藏。
阐化王封地:永乐五年(1407)设阐化王,领有封地,驻列伍栋。
大慈法王封地:宣德九年(1434)设大慈法王,领有封地,驻拉萨。
大宝法王封地:永乐五年(1407)设大宝法王,领有封地,驻簇尔卜寺。
大乘法王封地:永乐十一年(1413)设大乘法王,领有封地,驻萨加。
俺不罗行都司:初置乌思藏俺不罗行卫,洪武十八年(1385)升置乌思藏俺不罗行都指挥使司,驻浪卡子。
牛儿宗寨行都司:永乐十一年(1413)置乌思藏牛儿宗寨行都指挥使司。
领司奔寨行都司:永乐十一年(1413)置领司奔寨行都指挥使司。
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洪武八年(1375)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驻列城。(存争议,大概率永乐三年后再无入贡)
怕木竹巴万户府:洪武八年(1375)置怕木竹巴万户府。
必力工瓦万户府:洪武六年(1373)置必力工瓦万户府。
仰思多万户府:洪武十五年(1382)置仰思多万户府。
沙鲁万户府:洪武十八年(1385)置沙鲁万户府。
着由万户府:永乐七年(1409)置着由万户府。
答笼千户所:洪武八年(1375)置答笼千户所。

来点颠覆大家认知的重量级:感兴趣的去查《张润平:班丹扎释对明朝有效治理西藏的历史贡献》

顺带符合第四条

在1465年以前,西藏僧俗首领来京朝贡没有严格的限定,大致是一岁一贡,或两岁一贡。如《明会典》记载:“西番,古吐蕃地。元时为郡县,洪武初因其旧职。于是乌思藏有阐教王、阐化王、辅教王、赞善王统化番民,又有护教王、大乘法王、大宝法王凡七王,俱赐银印,令必岁或间岁朝贡。”《明史·西域传》亦记载:“初,入贡无定期,自永乐迄正统,或间岁一来,或一岁再至。”入贡记录多的离谱,网上一搜全是

1466年,明朝对朵甘亦规定“如乌思藏例,三年一贡”。1470年四月,明朝再对朝贡人数进行规定,“(乌思藏)每王遣使百人,多不过百五十人,有四川路入,国师以下不许贡”。
西藏进京朝贡人数越来越多,“宣德、正统间,番僧入贡,不过三四十人。天顺间遂至二三千人。到成化年间,仅阐化王所遣的贡使一次就多达四百六十多人。1499年,“长河西及乌思藏一时并贡,使者至二千八百人”。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五十》记载:西番之民归附已久,而未尝责其贡赋,闻其地多马,宜计其地之多寡以出赋,如三千户,则三户共出马一匹;四千户,则四户共出马一匹,定为土赋。庶使其知尊君亲上奉朝廷之礼也。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十》记载:西宁卫所属西番土酋亦令真奔言:“诸番族皆野居散聚,射猎为食,请岁输马二百匹为常赋。”从之。

《明太宗实录·卷六十五》记载(永乐五年)辛未,敕都指挥同知刘昭、何铭等往西番朵甘乌思藏等处,设立站赤,抚安军民。

《明太宗实录·卷八十八》记载:(永乐七年)陕西都指挥同知何铭等六十人往乌斯藏等处分置驿站,还奏。

至于带兵入藏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又任命邓愈为征虏左副将军,协同徐达远征甘肃。邓愈率兵奋战北元残军王保保部,斩首2000级,俘获王爷公爵以下百余人,士兵8万多人,骆驼、马匹、辎重不计其数。同年农历八月,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乌斯藏(今西藏中、西部)诸部,招降吐蕃

洪武十年(1377年),吐蕃残部抢劫乌斯藏贡使。同年农历四月,邓愈任征西将军,和副将军沐英前去征讨吐蕃反抗势力。邓愈、沐英领兵至甘肃、青藏,分三路前进,进攻川藏,深入吐蕃腹地,追杀敌人至昆仑山,俘虏斩首万人,获马、牛、羊20余万匹,招降诸国,开辟疆土数千里。朱元璋见到捷报后,降旨嘉奖邓愈,赐红蟒暖袍一件,玉带一围。

永乐元年(1403年)四月,侯显受明政府的委派,以司礼监少监的身份率领临潭藏族昝土司的人马,深入卫藏。永乐四年(1406年)十二月,他将哈立麻等一批宗教首领顺利地请到南京,接受了新王朝的官职、封号。初次出使,圆满成功,使成祖朱棣大悦,将他从少监擢升为太监。《明史·侯显传》评价”劳绩与郑和亚”

再搬运一下贴吧的陈年老帖

宣德二年,明军入藏记录宣德二年二月 遣显赐诸蕃并及尼八剌地涌塔二国显遍历乌斯藏必力工瓦灵藏思达藏颁赐阐化阐教赞善辅教四主及二国君长而还途遇寇劫督将士力战多所斩获还朝录功升赏者四百六十余人
这段话给出的信息有
1西藏诸蕃与尼泊尔等国的地位差别
2封赐使团实为明朝军队,并且规模庞大,可见明朝在西藏的军事存在
侯显“出使”乌斯藏本质上和亦失哈武装巡游奴儿干类似,并且次数远不止一次,然而西方学者将其竭力歪曲成两个独立国家间的使臣来往。再就是明朝在安多、康藏的军事活动过于明显不易造谣,只好改口明朝无力派往卫藏一兵一卒。结果明军深入卫藏乃至后藏的记载比比皆是。

至于明中后期。。。不提了,蒙古都可以在河西走廊出入自由了还谈什么西藏主权???

等史图馆后续怎么处理了,个人意见永乐后青海深色,其余浅色,嘉靖年间除青海川西深色外只剩下橙色边边,万历年间青海川西浅色,其余只勾边边,1616年最后一次朝贡后失去边边

作者:通辽汗国奴儿干节度使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7810209?from=search&spm_id_from=333.337.0.0 出处:bilibili

Share on facebook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LinkedIn

Leave a Reply